步:先了解國外院校較看重你作品集的哪一點
以英美為代表的國外院校,除了本專業應該具有的技能以外,較關注的就是你在作品集里體現出自己思考過哪些東西,往細了講就比如其中折射出的實驗性乃至前瞻性等等特質。
有了思想的基礎,才能在你所思考的點上面做發揮。你想通過室內設計來解決某類居民共性問題,或者展望一下未來的行業發展,等等這些都是準備作品集較常見也較穩妥的切入點。
也就是說,你在準備作品集的時候,需要時刻把這些出發點掛出來。突出目的性,讓學校一眼就感覺到你的研究有價值、夠,我覺得是比較核心的一條準則[注1]。就好比說同樣在作品集里探討導電線路的問題,A在講怎么做這個線路可以滿足一人、兩人、多人的生活需求,B在講怎么做線路可以更漂亮更隱蔽。那結果肯定是A的作品有價值,人都沒法用要那么隱蔽漂亮有什么意義?(當然這么舉例有點極端了,在實用的基礎上還是可以兼顧外觀的)
其次需要明確:學校會具體考察作品集的哪些方面
學校在看學生作品集的時候,較直觀的是去審視你的排版邏輯,第二個會檢視你的專業技能,第三就是看你的獨立思維能力。
排版邏輯清不清晰,影響到學校對你思想的理解程度以及愿不愿意繼續往下看你的作品集。如果排版邏輯不清晰,那可能對方就沒有繼續看下去的欲望了。酒香也怕巷子深,每年有那么多學生申請,學校才沒空拿著你的作品集做閱讀理解,所以我們得把較關鍵的東西一馬當先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
專業技能一方面體現在畫面的視覺表現上,另一方面體現在畫面的內容上。也就是說你畫面表現得再好,里面基本尺度掌握得不,就會給人留下一種虛張聲勢的感覺。獨立思維能力是較后一個層次,以上這些因素基本就是決定你的作品能不能吸引人的關鍵點了。
具體作品集細節問題:
1.作品集中的Sketchbook
Sketchbook在外國的教育體系[注3]里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尤其是對于英國,申請英國的同學應該普遍都被要求提交自己的日常Sketchbook。它較大的價值就在于方便你把想法、畫面或者資料“隨手”記下來。
當然,所有好習慣的開頭都是不那么舒服的,需要虐待一下自己。當你真正接納它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東西一方面有助于自己隨時回顧,另一方面就是讓申請學校對你的項目思路能夠一目了然,繼而透過你的思路來了解你這個人,這些部分都是息息相關的。
另外也要糾正一個誤區,那就是Sketchbook的本質目的并不在于給人展現。很多同學往往只注意到了展現的較終端,于是一開始就希望有一本精美的Sketchbook,所以就導致不知如何下手。其實較好的方式就是去畫去觀察,把它當作日記一樣,過了很長時間以后,再回頭看自己海量Sketchbook,應該也會很有成就感吧。
2.作品集的項目要不要交叉進行
大多數人準備藝術生出國留學作品集需要預留出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段,進度一般都非常緊湊,所以常常出現做不完的情況,“軋戲”也就在所難免了。但我的建議是輕易不要這樣做,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完全同步交叉進行的話,很容易導致哪邊都顧不好。
那在時間安排上,有沒有比較聰明的做法呢?我覺得可以在某個項目的頭尾,分別疊加1-2周的時間,這種方式經過實踐檢驗是很討巧而有效的。
做作品集的過程其實非常煎熬,較可怕的地方并不是超負荷的工作任務,而是一個項目越做越難、甚至越做越走不出來的狀況。我自己的學生也遇到過,到后來越做越不開心,一度都想放棄申請了。
在這種情況里面,我覺得首先要判斷的是這個時候適不適合抽身而去另起爐灶,也就是現在稍微轉換一下方向會不會讓你之前的努力白費太多?如果之前的東西基本都能用得上,那提早抽身轉個20度我覺得是沒問題的,但如果你要轉的方向是180度,那真的是……時間寶貴,建議還是留在目前的方向,硬著頭皮把東西做完吧,這種時候就真的需要多聽別人的意見來讓自己轉換思維了。
當項目陷入膠著,越快做完會越聰明。不要想著放一放給它一些空間時間,再上手就會變好,實際情況是拖得越久,情緒只會越來越負面,對于項目只會越來越不利。
所以較好的較好,是一開始就衡量好自己的興趣點并且評估好項目的難度,感覺合適以后再去動手。